2017-08-29

幼兒教師工作過重的主因


幼兒教師的人手規劃假設「班師比」為1:1,是長期以來幼兒教師工作繁重的主因。

幼兒教師,早已不只是照顧幼兒(即俗稱所謂「湊仔」),幼兒學校多採「包班制」,即一位教師負責一班(組)的絕大部份教學工作,由培養幼兒情意發展,到一定的認知,以及體能鍛練等等,多數的情況是,只有普通話和英語的教學交由專任的教師負責,有些資源較豐厚的學校則連音樂或體能也聘有專任教師。

「班」的大小(即有多少幼兒),則由「師生比例」界定,現行的比例是1:15,即每1-15名幼兒,便須有一位教師任教。以一個25名幼兒的班為例,每早學校開門迎接幼兒上學,每班第一人進入課室後,便必須有一位教師看顧或教學。到第16名幼兒,便應該有第二位教師。放學時,課室中只餘15學生時,第二位教師便可以離開課室,到家長接走最後一名幼兒後,第一位教師才完成當天看顧的責任。

因此,幼兒整天在校學習,教師便必須在課室中教學,那麼,教師可在甚麼時間備課?在甚麼時間進行幼兒的觀察記錄和評估?佈置學習環境、預備教具、製作教材呢,是甚麼時候做的呢?答案很明顯,不可能是幼兒上課、需要照顧時,便只能在幼兒放學離校後至教師下班前、幼兒午睡時(全日制學校適用)、或上午班學生離校但下午班學生未到時(半日制學校適用)。

但如果這些時間也不夠用呢?幼師行家通常都把工作帶回家去晚上做,在假期中做,這便蠶食老師的休息時間和家庭生活;部份老師選擇加快手腳,但這不免對工作質素有所影響;有些則在學校期間抽空離開課室(其實是違規的)、坐到教室一旁做(即所謂「出組」);全日制學校的老師在吃飯時三扒兩撥吃完,以求善用那十多廿分鐘,也不在少數。

以上的當然都不健康,卻十分常見。其實,這樣搾取教師的時間,最後教師工作量過大、壓力過大、以致人手流失、怠惓(burnout),最後影響的還不是工作質素?利益受損或得不到最好照顧的,還不是幼兒?

究其原因,是幼兒學校長期只設「師生比」而不另設「班師比」之故(即假設班師比是1:1)。

班師比是1:1,即每一班學生(1-15人)便編有一名教師,這樣的話,便像上文所說,教師在幼兒在放學前便沒有時間做備課、評估、佈置等工作。在中小學,是特別設有一個「班師比」的,例如高中的是1:2,換言之,高中每一班學生便可聘請兩名教師,學生上課接受一位教師教導時,另一位便可做課堂外的工作。幼兒教師的課堂外工作其實不會比高中的同行少,退一萬步說,即使少,也不會少到完全沒有,以致於「班師比」是1:1(即沒有預留校內時間給教師做課堂外工作)。

沒有另設班師比,是林鄭政府全面資助幼兒教育政策的一個嚴重缺失。其實,補救這個缺失也不難,班師比反映的,其實即課堂內工作與課堂外工作的比例,按此作一統計或普查,看看幼兒教師須用多少時間完成課堂外工作,再取其平均或中位數,雖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解決幼師工作過量的問題,但一定較之於不另設班師比更有舒緩效果,幼兒教育質素也可望得以提升。(幼師班師比之一)

相關文章:
要有足夠午膳和備課的時間 (2007)
有足夠空堂 讓幼師反思教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