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5

我的專業泉源

認識教協,始於認識司徒華,那年,為學生報撰寫「母語教學」的專題,走訪了司徒先生,然後,開始留意到他任會長的教協。一次,在母校教員室的一張老師書桌上,看到齊齊整整壓在玻璃下的,一年一張的會員證,數一數,嗨,共十張,我尊敬的老師做了這組織的會員起碼十年。

後來到自己投身教育,不知是否自忖教得不好而以為可得工會保護,抑或因年輕時的左傾思想而相信工會總是好的,總之,年復一年,只要仍教學,就加入教協。

但我從沒有光顧權益及投訴部,而只算是一個疏離的會員。早年只參加過一次普通話班,買過一次年貨。教協出版物《教協報》、《脈博》、《教師專頁》倒是每期都看的。《教協報》不用多介紹,《脈博》則是一份可供訂閱的剪報資料,據說張文光曾參與製作。《教師專頁》也是可供訂閱的一份以教育為內容的期刊,是趙志成和好一些現在與教協更行更遠的朋友共同編輯的。

後來也參加過一些研討。記得在九龍會所現址九樓參加過一個中文教學法研討會,帶領小組討論的,是一位今天已向政權靠攏的教育團體頭頭。

也參加過一次在葛量洪師範學院舊址舉行的教協周年研討會,目睹有人在禮堂高高的觀眾席上不用米高峰大罵台上的講者。講者點名回應,才知道這人是徐漢光,那時我當然也不知道他的筆名就是徐燦,而即使後來認識了,我也沒有告訴過他,徐燦的文章,是那年頭的我必然追讀的。

那年頭,還沒有唸教育文憑,我對教育的認知,包括課程、教學法,以及政策等等,就是以教協的出版物和大小研討為一個泉源的。

2006-05-18

絕不姑息=最好的阻止暴力的教育

涉及學生的暴力事件迭有所聞,日前一段校內欺凌的短片被放上網公開,前天一名10歲男童揮刀斬傷母親,今天還有一則學生不適母親懷疑其子遭同學打傷的新聞。單單慨嘆世風日下無濟於事,只是分析底因也會淪為思想體操,更惡劣的是,把事件合理化,例如上述發生欺凌事件的學校校長指事件為「學生玩得過份」,「邊個學生未試過起飛腳,唔通小小事都講咩?」,又或者採姑息態度,例如該名揮刀傷母的男童,原來曾有刺傷母親的前科,但家人並未報警。不能輕視任何程度的暴力行為,杜漸防微,要消滅暴力行為於萌芽時,家庭或學校若無能為力,應該報警求助。教育當然不單是阻嚇或懲罰,但姑息則恐怕離教育更遠。

男生不適疑被打傷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60518&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5935619

三遭兒襲母未報警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60518&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5935413

2006-05-17

情緒失控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

一名10歲男童,與胞姊爭用電腦玩遊戲不果後,不但大吵大鬧,還情緒失控,揮刀斬傷母親,警員到場才被制服。簡短的報道不足以確定真正成因,究竟這是電腦遊戲的暴力禍延真實世界呢,還是家庭成員關係不睦以致衝突無從大事化小?但是,可以確定,情緒失控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發生在孩童身上的事故,似乎有愈來愈多,在學校裡也屢有所聞。治標的處理失控情緒的技巧,治本的個人控制或疏導自己激烈情緒的培育方法,是學校和家庭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掌握的。

10 歲男童菜刀追斬母親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60517&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593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