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4

真人示範

各式遊戲和真實人生,是既矛盾又統一的。電子遊戲和網絡結合後,通向偌大無邊的虛擬世界,一時間像進入無政府狀態中,或者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因此也最惹爭議。

有人認為這類遊戲充斥暴力色情,荼毒心靈;但也有人認為這可擔當洩洪的出口,甚至因而可有淨化作用,讓不當的情緒、過剩的精力或欲望在遊戲中釋放,「本我」在遊戲中累透了,真實生活的舞台便可由「超我」做主角。

兩種理論各有支持,拉鋸搏擊在所難免。我完全體諒清教徒對電子 網絡影視遊戲趕盡殺絕的苦心,眼不見為乾淨,君子遠庖廚,皆同一道理。防波堤只要夠高,的確看不到堤外的波濤的,只是,看不見並非沒有,否則世界首富當是地氈商人,何況防波堤是否能夠永遠夠高,也是疑問。

我更傾向於洩洪的理論。讓遊戲繼續存在,像若有還無的所謂民主程序選舉,像象徵式的權力下放,都不過是大禹治水的古史新用;也像在工餘參與大談遙遠理想的會社時玩弄政治、謊騙瞞隱、欺凌弱小、苛待員工,這正好投入本我,以便人性陰暗的一面也可以過過癮頭,也無須負責。

言行不一或口是心非的人其實不算精神分裂,他們只不過是遊戲人生而已,遊戲公司應該禮聘去真人示範的。

(原刊《教協報》537期,2008.03.14)

通識備課參考和教材

──推介許寶強《告別懶人常識》

教協會專業發展中心出版了許寶強的新作《告別懶人常識:尋找多元的文化生活》,值得向教師推薦,對通識和綜合人文科的教與學都尤其有價值。

該書作者許寶強,現任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是香港通識教育的重鎮。

【切膚之痛 多重介入】

作為文化研究的學者,許寶強既有研究,也有實踐。為一般讀者所熟知的,是他對種種社會現象所盡知識分子的言責,不但發表評論,加以剖析,還組織研討、會議,搭建發聲平台,參與論述,若干社區經濟計劃,他也有很深的參與。對教育,他有同樣直接的介入。

約五六年前吧,他和教協教研部共同組織了一系列的教育沙龍。針對學校縮班教師超額的現象,他具體而且熱切地提議過「工作共享」(job sharing)的對策。他的「工作共享」理念,源於他對本地的社會步伐的異議,其實這也就是對價值追求的異議,當然,現況中「半職教師」、「零點幾教席」等措施,目的和流弊似乎又非他所提出的那一種,這樣說吧,某種「休假進修」(sabbatical leave)制度,似乎更近於許寶強提出的理念。

許寶強不只一次在閒談中引述呂大樂作為家長的名句:「我交出了人質,參加了試驗」,大抵和呂大樂一樣,對教育,他也有切膚之痛。此外,他參與了綜合人文科評估的諮詢工作,到校和老師協作,推動校本的行動研究,近年還擔任了通識教育學士後文憑課程主任,和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副主任,據說,修讀這些課程的,便有不少通識科和綜合人文科的教師。

【為通識而寫 供學生學習】

但我說他是通識教育的重鎮,主要不是因為他對社會文化現象的批判和參與,也不在於他在諮詢組織中的位置,甚至不因他其實已儼然成為師訓行家。他在通識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首先見於他對「通識教育論述」的批判,其次是他的評論文字,其實已為通識科教師提供不少參考資料,甚至是可用於課堂上供學生討論和學習的教材。

比方說,他在《告別懶人常識》一書中,把「通識教育」的意義,理解為「與解放教育(Liberating Education)或邁向自由的教育(Education for Liberation)密切相關。」他說:「通識教育主要是一種讓教師和學生從舊有的學習模式解放出來,邁向自由學習的教育。」(頁74-75)這當然不似是課程發展當局的主張,但許寶強提出這個觀點,卻不無道理,針對學校教育的現況,歷經漂亮的改革,但學生和教師都可能被困縛得越來越緊時,解放的呼召正好及時。

香港教育以至社會上的一項長期的論爭,是語文和教學語言的問題。教師當然看到這些論爭裡的「教學效能」、「收生競爭」等問題,而社會上則有不少觀點將推行母語教學和回歸政治拉上關係,甚至視母語教學政策為回歸祖國後宣示主權的證據,於此,許寶強的論述值得我們深思,他竟然提出母語教學可能是殖民文化共謀的觀點,他說:

 倘若有關語文教育的論述仍然是英語vs中文;又或是強調所謂「兩文三語」,而不觸及英語或「母語」教育本身可能帶上的殖民性質;或不將英語或「母語」教育置放回歷史和文化政治的語境脈絡,那麼所謂語文教學的爭論或改革,恐怕只是建構殖民文化的共謀:一方面強調學生的臣服的必要;另一方面則排拒有關語文想像的空間,只剩下「正規」的中文或「正規」的英文兩種使學生順服的選擇。(頁 85)

這裡提到「臣服」,正呼應著「解放」的主題,而何謂「回歸」和「殖民」,正是當代香港的核心話題,以此為焦點,單是尋求理解,已是上佳的通識教育,如果可以批判地思索下去,學生準可更上一層樓了。

《告別懶人常識》彷彿就是為通識教育科而寫的,甚至應該成為通識科老師案頭必備書籍,值得每一間學校的圖書館收藏,如此,許寶強對通識教育的影響,將會無遠弗屆。

原刊《教協報》537期,2008.03.14。

2008-03-03

樓底越來越矮

朋友來訴,說其任教學校的樓底竟愈來愈矮,侷促難當。的確莫名奇妙,怎可能有如此怪事?我要朋友引我看個究竟。

在外看去,校舍如常,並無異樣。可是踏進校門,的確有一種似虛非幻之感,天花板仍有逾十呎高吧,可是卻又彷彿伸手可及。

「這樣多久了?」我問。「也不清楚,總之不是突如其來。早年有三兩教師指出過樓底變矮,還以為是他們的錯覺。他們其後相繼離開,近年卻又有另外的同事說同樣的話,連我也慢慢覺得,怎麼自己愈來愈高似的,後來才發現,是樓底矮了,不是自己長高。課室、大堂、走廊又不及教員室般矮,校務處、校長室則更矮。」

我到校務處去,開門一望,的確矮得過份,朋友如常進內,我呢,卻忽然給絆倒在地上。仔細一看,方才發現原來全校鋪滿地氈,而校務處的地氈更厚得離奇,整個地板,如同升高了的地台,踏足其上,十分穩固,可知地氈下非常充實。

我說:「原來不是樓底變矮,是地氈底塞進太多東西了。」此語一出,朋友驚惶失措,話未說完,他整個人就霎時灰飛煙滅。

──原來只是幻夢一場,只怪夢境逼真,害我冷汗滿身。

(原刊《教協報》536期,200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