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9

新高中會考應設法文科

新高中學制改革中,遺漏了本地一些不諳中文的學生在港升讀大學的問題。

本地學生,絕大部份屬於華裔,在中學會考和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修讀中文,但也有少數學生,或屬非華裔,或因移民回流,因為不諳中文而選修其他語文。

本港大學,一直接受不諳中文的學生申請入學。以香港大學為例,基本入學條件即包括,在中學會考中,英語以外的一科語言取得E級或以上的成績。如果這科語言不是中文的話,則可獲豁免高級補充程度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E 級或以上的成績要求。

換言之,如果一位學生符合大學的其他要求,同時在中學會考中應考中英文以外的語言並取得及格,是不會因為不諳中文而喪失入讀港大的資格的。港大以外,其他大學的要求也類似。在目前的學制中,這些學生多會選修法文,考評局在中學會考中一直設有法文一科,2005年的統計顯示,就有219位學生應考。

本年七月,大學公佈了在新高中學制下的入學要求。就中英文以外的其他語言,將沿用現行接受其他語言代替中文的要求。事實上,2005年5月發表的《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報告書中,也清楚指出:由於香港是一個國際都巿,因此,仍會維持傳統,提供包括法語在內的學習其他語言的途徑。...考評局會與有關人士研究可否為這些需要舉行國際考試和作出相應配合。(第3.35段)

不過,至今為止,考評局並未說明在新高中學制之下將繼續設立法文科,反之,在已公佈的2012年應考的學科中,法文科已經出缺。至於是否設立國際考試,考評局也沒有交代。

2012年中六結業的學生,即本年度的中一學生。考評局若不再設立該科考試,將使本地中學裡不諳中文的學生沒有其他語言的選擇,除非他們應考中文及格,否則便不再符合大學入學的基本要求。

這些學生開始他們的六年中學之旅已經半年了,是否符合本地大學的入學條件仍未明朗,對他們以及他們現在就讀的學校,都已構成一定的困難。雖然人數不多,教統局和考評局也是不應遺漏照顧這些學生,兩局應及早澄清,是否仍然提供法文科考試,或設立國際考試,讓這些學生可以應考,以滿足大學對英語以外的其他語言的入學要求。(2006.12.19)

========

後記:2007.02.07,考評局官員來電本人澄清,該局2006.09已發表新聞稿,交代該局將於2012年中六結業試提供若干外語的學科讓學生報考,其中包括法文科。(2007.2.7補記)

2007-12-12

仗義精神

我原來不明白學生為甚麼愛到機舖玩網絡遊戲,直到我跟年少的朋友往機舖裡鑽,才知道那種呼朋引伴、合作夾擊的氣氛,不是個人在家裡單打獨鬥所能及的。我不知道可否以此作為人需要社群的證據,但少年在成長的路途上需要這種同儕歸屬,大抵確鑿無疑。

也許這中間已存在某種仗義精神。就以射擊動作遊戲為例吧,面對敵人了,即使咱家火力和鎗法都足以應付,但如果可以有同伴相助,互相呼應,不致孤立無援,感覺自然良好。

成人其實也有相同渴望吧,哪怕是學校裡的校務或科組會議,或是課餘參與的義務會社,偶爾遇上各式理屈氣壯的歪論,荒謬得可達侮辱智慧或違反邏輯的水平的,個人固然可獨力舌戰,有時則也希望有人可以說一句公道話,否則令人質疑,在這些組織裡會否黑白不分至此境地。

可是,事與願違誠人之常情,免傷和氣才是主流價值,即使在講求教育理想、追求公義公正的地方,同儕聲援竟仍然絕無僅有,只能自嘲,「大音」的確「稀聲」。於此,或者「從遊戲中學習」值得提倡,起碼,某種仗義行為,早就從正義凜然的地方,流失到機舖網絡遊戲的虛擬真實之中。

(原刊《教協報》533期,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