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02-17

教師的心理健康與教育專業(二)

教師的心理健康除了可以從外在的結構因素,例如教育工作本質難以界定成果,以及自上而下的問責制度來探討外,也可試從教師自身的專業意識來指出存在著的結構性的負面因素。

專業培訓不足不利專業自決

自然,接受了這許多年的教育,而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業的教師仍有這種屈從之苦,也正反映了教師自身不夠專業信心,缺乏捍衛自己專業工作的勇氣。

這一方面是師資的問題,長期以來先受師資培訓並非入職的基本要求,當教育仍處於以挑選精英為務的年代,學科課程佔了教育的主導地位,結果學科修養成為判別好壞教師的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然而,普及教育發展以來,種種以往根本不會出現在學校裏的教學問題,教師都需要面對。處理這方面的問題,正是教育專業訓練的優長,卻不是一般的大學本科教育可以提供的。

最明顯的是學生的紀律,更重要的卻是學習動機。要感受不到求學需要,而又缺乏學習能力的學生重拾學習興趣,是任何教學必須先行解決的問題。除了教育學系外,哪個大學本科會教授解決之道?

面對大量已經入職而未受專業培訓的教師,面對根本愈來愈少學生入讀教育課程的情況,全面師資培訓的理想便很難達到,這對教師要求專業自決是很不利的。因此間接促成了非專業的問責而與自詡專業的教師形成工作上的矛盾,也同時間接影響了教師的心理健康。

反躬自問也不夠專業

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須反躬自問,是否具有足夠實力爭取專業自決。部份教師教學表現欠佳,對教育一知半解等,都反映出不夠專業認識,這是另一妨礙教師爭取專業自決的原因。

在目前的體制裏,一般學校的考績制度都還未確立,確立了的又未切實施行或有欠完善。在社會許多方面是比前透明與民主了,然而,多年前曾引起一陣討論的校長作為「小皇帝」的現象其實仍然存在。這情況直接對教師工作的影響,自然是人盡皆知的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和壓力。例如早已為人論盡的文書工作,以及近年開始流行的宣傳學校的「拉客」任務,在在都視教師為廉價勞工或萬能泰斗,而促使教師不務正業,不能專注於本已不輕的工作上。

教師自己對專業工作的堅持也因對不夠專業認識而有不足之處,結果不是甘心命抵地讓人差役,就是邊做邊罵地虛耗自身的精力。這些都是自外於工作滿足感,讓無窮的工作把自己耗盡。這些沒有自我實現意義的工作,對教師的心理健康也起著極其嚴重的壞影響。

間接地,存在「小皇帝」的組織文化也反映到人事關係和課堂的師生權力關係上,結果也逃不掉「權力使人腐化」道理而容易讓教學質素下降。無心委身者自然不會為此現象而擔憂,真誠施教的老師,卻又未能改變這種不良現象而深感無助。

總括來說,本文嘗試從教師專業的角度來探討教師心理健康的問題。從難以界定成效的本質,從非專業問責的制度,從缺乏訓練的現實,從教師本身也欠足夠專業堅持等多方面看來,教師工作容易產生疏離感,較難從工作取得滿足感而追求自我實現,對教師的心理健康起著負面的作用。或許,要有所改善,各方面的努力以追求專業自決才會有結構性的作用,否則多少熱線多少傾訴也只會是治標之法。

本文曾發表於1995.02《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