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5

學習動機的地圖

在篩選教育年代裡,較高的學歷一般而言是賺多點錢、工作不用那麼辛苦的保證,那年頭父母常以「讀不成書就去乞米」之類來恐嚇還在學的子女,那是在街頭仍會見到乞丐的年代,乞丐可以成為激勵教材。讀好書(其實是考好試)可改善生活,讀不好書(考不好試)便生活艱難,讀書只是手段,較好生活才是目的,學習的動機,在生存,在生活。

不必回過頭來批評這種激勵學習的方法是如何扭曲學習、傷害學習的,一來,畢竟那是個相對匱乏的年代,力爭上游的價值觀也沒有錯;二來,追求生存的過程中,不少人還是一邊讀書一邊啃出滋味來的。不過,基礎教育已普及了近四十年,社會福利早有基本的保證(雖然仍有不足),求存的動機是否還適用,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還適用,的確值得質疑,起碼,「讀不成書就去乞米」在今天恐怕連小學生也騙不到吧。

那是否意味失落了學習的動機?當然不,學習動機當然不只「求存動機」一種的。其實,社會福利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多年前我的一位老師已在課堂上提醒我們:「不必擔心你們無錢升學,你們只管讀好書。」(可惜,多年後的今天,香港的外匯儲備已達四千億美元,卻越來越多學生為了升學而負債累累,是否意味倒退,為何這樣倒退,仍是要回答的問題。)

老師囑我們「只管讀好書」的提醒,我以為有兩重意義,一是盡力而為,二是力求做好。盡力的意思,包括不把心力放在控制不到的事上,如此想來,老師的話似乎又不只適用於學習,而可以遍及待人處事的基本態度了。至於力求做好,就是把學習的焦點放回學習之上,心無旁鶩,為學習而學習,學得更多,學得更好。

這是很易把學習誤以為一個封閉的系統,好像要把實用或社會摒諸門外似的。其實,必須把「只管讀好書」置於調動動機的語境來理解。這話針對的,既是「求存動機」這類「逃避型目的」(Avoidance Goal),也是「名列前茅」或「得到讚賞」這類「表現型目的」(Performance Goal)。前者包括讀好書是為了不做乞丐,要答對老師的問題是避免答錯而丟臉之類;後者有如考第一名、得獎學金,也包括讀精英班,成績比鄰居好等等。

嚴格來說,若以內外來劃分,「逃避型目的」和「表現型目的」一樣可歸入「外在動機」一類,相對的是可劃入「內在動機」的「掌握型目的」(Mastery Goal)。D.H. Pink在《動機:單純的力量》(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一書中,以 Extrinsic Motivation 的讀音,標示外在動機的行為為 X 型行為,Intrinsic Motivation 的,則為 I 型行為。

Pink指 I 型行為的特質為Autonomy, Mastery和Purpose。《動機》一書的譯者席玉蘋譯為自主、專精和目的。我看Mastery指的是掌握、熟練的程度,而不必有「專」的意思,Purpose 除一般意義的目的外,更有決意的含意。

讓學生技巧熟練(Mastery),讓學生自主(Autonomy),讓學生不斷追求(Purpose),這樣的一幅地圖(MAP),再以樂趣貫串,正是當代教育調動學生動機的不二法門。(調動幼兒的動機之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