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營造足夠的支點

自助餐的強項,在提供選擇,讓我們吃的不只是單調的一種菜式,喜吃魚的朋友既有日式魚生可吃也可選擇中式蒸魚煎魚英式炸魚甚或印度的魚塊可以逐一品嚐也有人選一二足矣你吃你的魚我吃我的雞這就是選擇

不過如果演變成為全場所有菜餚都不但要逐碟吃過,更要多吃,則最後至飽至累的,辛苦肚皮的也不過是我們自己。簡言之,選擇和取捨是差異多元甚或自由的要義,人人齊一的集體主義根本並不多樣更毫不自由。

差異相對的是齊一個數的齊一固然不是差異眾數的齊一同樣不是差異


差異 Diversity
齊一 Uniformity
單一 Singular
無差異可言
單一的齊一
眾數 Plural
真正的差異
眾數的齊一

明白這種香港社會擅長越演越烈的「多項齊一」,則提倡「多元便合該戒慎恐懼放諸身份認同來看無所歸屬是極危險的單一身份也不足以讓人安心但細碎零散難成意義要有意義又恐質量過重3-18歲的學生而論,一般也有多重身份包括父母的子女兄弟姊妹的兄弟姊妹親戚的親戚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班中的幹事課餘學會或團隊的會員(或幹事)高中還可能結交其他朋友聯校活動的成員有信仰的則同時是教會中的兄弟姊妹等等當然不能遺漏至為重要的偶像的粉絲社交媒體上的虛擬身份更可以無限擴展不過,一般而論都還是要看成為現實世界身份的延伸的話則上述各項中在家庭身份認同外,刻意加強其中二三身份認同也許能夠提供足夠的支點讓學生應付單一身份認同或無所歸屬帶來的危機

舉例說,學校中由教師充任的個人導師計劃便可以在學業以外多培育中較完整的師生或師友關係學校有足夠歷史的話校友可以組織起來給在學的師弟妹結伴,稱為「師傅(Mentor)或「成長伙伴」(Growth Partner)大可因校情而異循此思路課外活動千萬不能可有可無其意義決非用於升學申請或就業c.v.活動本身固然十分重要,活動提供的與同學接觸的機會更是另一身份認同的培育良機此外,近年成為學校必然活動的各式遊學團或者甚至在小學也開始多起來的畢業營等等那種離家共同生活的經歷,今天即使偶有齟齬也會成為他朝的快樂回憶課程學分類管這些叫「潛在課程」在在都是編織社交網(Social Web)的大好機會積極一點,則也營造了學業以外讓學生找到「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歷程


以上所論,當然不是回應學生自殺現象的唯一出路每個個案也有獨特之處但肯定差異的多元身份認同的安全網的進路,也就是說,不是針對識別有自殺傾向學生加以輔導而是較廣泛的作出預防不以學生為獨立無關(甚或相互競爭)的原子而視之為互有扣連的社群其實也正是學校向有應有的教育宗旨如果我們真的為每一宗個案感到惋惜和悲痛則這樣的安全網的經營起碼該與社會已經十分重視的學業成績等量齊觀同時必須盡快加進工作日程和資源清單(身份認同與學生自殺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