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06

與「教改」對著幹

 ──讀《姨媽姑爹論盡教改》

「改良改良,越改越涼」,是老舍在其名著《茶館》中的一句台詞,卻恰巧也是廿一世紀香港教育改革的寫照。當我們做教師的對於梁錦松、羅范椒芬等一手導演的「教育改革」感到納悶卻又無力抵禦時,一班「姨媽姑爹」,卻能夠挺起腰板,向那志大才疏的「教改」說「不」,自然令人拍案叫好。蔡寶瓊和黃家鳴合編的《姨媽姑爹論盡教改》(香港:進一步,二○○二年)就把這股令人叫好的聲音紀錄下來。

所謂「姨媽姑爹」,是衝著九九年初的「教改造勢運動」而形成的。本書指出,九九年初,梁錦松、程介明和戴希立推出「煽風點火」式的教育改革,在發表「沒有實質改革內容」的諮詢文件後,「幾乎天天上鏡見報,大肆抨擊現行教育制度」,這種藉著否定現行制度來造勢的方式,不難令人聯想起四九年以來中國共產政權的政治運動。本書指出,當時「多個友好團體,包括港大同學會、教育評議會等」,「也紛紛以家長、教師、教育工作者和社工等名義」,諸多造勢,製造了「教改」「非常必要,十分及時」的氣氛(頁十三)。當時以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學者為主的一班教育工作者,本著「教育是眾人的事」的原則,不該只是家長的專利,因此以「姨媽姑爹」自居,提出了他們的一番「逆耳忠言」。(頁十九)

「教改」的造勢運動的確厲害,據說,梁錦松被董建華委任擔起「教改」的大旗後,曾經說過,要移平兩座大山,一是教育署,二是教協會(也有說法是指「三座大山」:校長和教師、教育署的官員及大學這三個利益集團,根據九九年三月十九日《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註)。面對來勢洶洶的運動,連教協會也要暫避其鋒,連聲說「家長的願望正是我們一直奮鬥爭取的教育目標」(九九年三月一日《教協報》三七六期),比起姨媽姑爹挺身而出直斥其非,發表《真問題與假改革》的聲明,直截了當地指這場教改運動「毫無教育意義可言」,與教協會的回應形成強列對比。

如今回望,究竟梁錦松、程介明和戴希立等人領銜的「教改」,除了製造了一些「樂善勇敢」的無聊口號,讓當時的教育署長、現在的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急起響應外,又有甚麼實質的貢獻?接著下來的,是中學收生成績差異大了,卻缺乏足夠的配套支援教師?推出所謂「學會學習」的課程改革,其實只能是老生常談;東施效顰的生造甚麼「專閱德訊」的口號,只有令人惹笑的效果。在《姨媽姑爹論盡教改》中收錄了八位前線同工的「實話實說」和四位家長的「真心剖白」,比起高官大人的假大空言詞,就令人有共鳴得多。

我記得《教協報》也轉載過姨媽姑爹的聲明,這些聲明原來是設於網站上的,不過,現在這個網站或許已沒有了,蔡寶瓊和黃家鳴編輯了這本書,正好給我們留下一個印記,好讓後來者知道,特區政府的所謂「教育改革」,其實是怎樣的利用運動造勢,矮化和抹黑教師和教育的

原刊於《教協報》447期,2003.01.06,筆名「張偉」。
註:查2003.03.19《香港經濟日報》《梁錦松要移「教協」大山?》(刊A20)原文「在此起彼落的支持教育改革聲中,教統會主席梁錦松明言眼前有三座大山︰教師、校長和教育署,令教協會一些核心和資深成員不安,覺得那座教師山隱隱然是指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