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8

語文基準與本科學位,哪項才算專業?

◎戚本盛

教協會的一項調查發現,語常會最近建議的語文教師專業發展政策,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這項調查成功訪問了五千多位教師,佔全港中、英文教師各超過一成半。以我所知,這是目下就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最有代表性的調查,政府及師資培訓機構都應該重視。

語常會建議的語文師資發展政策,簡單而言,就是語文教師本科化、學位化。一方面,該會建議新入職的語文教師須取得語文本科學位,並經本科師訓。另一方面,現職的語文教師若未有本科學位或本科師訓的,政府會提供資助讓其進修取得有關資歷。

教協會的調查發現,教師普遍歡迎這樣的發展,不過,必須留意的是,教師的一項強烈意見是,有關進修必須在已有資歷的基礎上進行。這也十分合理。承認已有的相關的資歷和經驗,是持續教育的不易之理。語文基準之為教師唾罵,其中一點就是不承認教師已有的資歷。當年,政府委任的學者說,教師的教學語文是一個全新的學術領域,因此不能豁免已有的資歷。若教學語文是全新的說法可以成立,則過去數十年計師範學院和大學教育學院的主修語文教學法的課程,豈不是形同虛設?這樣的話竟然出自在大學教授語文教學有年的學者之口,則在感到可笑之餘,我們也可深思箇中反映的學者生存之道。

語文基準的教訓在前,大抵語常會不會再重蹈師資會的覆轍了吧。語常會的學位化建議受到教師歡迎,正反映出教師所說的「終身進修,超越基準」不是空談,同時也和建議中的本科學位和本科師訓為教師認識和認受有關,比起不倫不類的語文基準,取得一個本科學位和師訓的資歷,便踏實得很。語常會而且沒有訂出年期限制,情況有點像當年鼓勵學位教師接受師訓的政策一樣,一方面保證了新入職教師的資格,另一方面鼓勵現職教師進修,較諸侮辱教師,解僱教師為威嚇的語文基準政策,語常會的建議便「王道」得多。

二○○○年推出語文基準政策,到今天的語常會建議,語文師資發展政策三年而一變,難怪教師對政府的政策失去信心,處處觀望。今天對語常會建議仍有抱有疑慮的教師,還是大有人在,因為政策多變,而且異化無端,教協會也不無疑慮。當然,疑慮與否定不同。今天也有一些人,彷彿站在教師立場批評語常會這個建議,我說「彷彿」,是因為這些人當年大都把注碼押在語文基準之上,高呼語文基準體現「專業」,為不義政策鳴鑼響道,說反對語文基準是受了工會的唆擺。如果說語文基準可以體現「專業」,則我倒想問:語文教師學位化、本科化,是否不專業了?

本文原載於2003-02-27《教協教育通訊》。

*************************************
*************************************
語文基準能夠等同語文學位嗎?
(何婉雯)

昨天《八十分貝》中,戚本盛先生說當年有些人把「注碼」押在語文基準之上,因此現在批評語常會的報告書。對於戚先生這番話,我很反感。我不賭錢,沒有押過甚麼注碼,我只是一個普通英文教師,師範畢業後,在資助學校教了多年書,轉入官立學校也有十多年。二十多年來,我任勞任怨,督學說甚麼便甚麼,政府有甚麼政策我都支持,因為當中都有好的道理,活動教學、傳意教學、目標為本課程、小學教師學位化,你可以問,哪一樣是壞的?哪一樣沒有好聽的道理?

到二千年的語文基準,我失望了,我多年來跟著政策團團轉,看在政府眼中,原來都是無用的。我教過的學生,有的現在已是大學英文系的教授了;廿多年來,我從來沒有收過一次上司的警告,受過學校和學生表揚倒有五次以上;這些都不打緊,要緊的,是我在師範雖然主修英文,但政府說不計,要重新考語文基準,考不到,便抬不起頭做人,不能再教了。我雖然辛辛苦苦在工餘讀完一個教育學士,但因為主修的是教育心理學,不是英文便不計,可是我倒想問,我在心理學所學的,對我的教學沒有幫助嗎?

這些都算了,我自問真金不怕紅爐火,於是我考語文基準了,第一次,我和一位校長一樣,有一卷不合格;第二年,我再考,合格了。以為可以一了百了,得到政府認許,可是,不足一年,又有語常會的建議,要有本科學位。

我感到很矛盾,亦很混亂。語文基準政策規定,大學和師訓主修英語可以等同語文基準三級,那麼,我通過了,是否等如取得大學學位呢?我讀過大學學士課程,前後四年,要考八科考試合格,做了一個行動研究,寫成兩萬字的論文,三千字左右的作業也做了七八篇,全部合格,才可以得到學士學位。公道一點說,我不認為語文基準的水平可以及得上學士學位,但我真的累了,我希望政府說,語文基準及格,就等同學士學位。

但政府今天這樣說,我還是不放心。因為,政策會變的,沒有堅實道理的政策,始終有問題,一個語文基準,怎能等同學士學位呢?我單憑語文基準,儘管是第五級吧,可以升讀碩士班嗎?大學會承認嗎?答案不是很明顯嗎?

這廿多年來,很累了,我已計劃十年內便提早退休了。如果我年輕十年,如果我再選擇,我當然會選擇一個本科學位,寧棄那不切實際的語文基準。只可惜,兩年來我跟足了政府的政策,現在卻只有一場空,還給戚先生說成是賭徒一樣,我便很反感了。(戚本盛按:我所指的,不是像何老師這樣「任勞任怨」的老師,昨天文章批評的,是那些為不當政策製造聲援輿論的教育評論家、機會主義者,我的上文下理可以說明這一點。或許,有機會而又值得的話,再舉證說明一下吧。)

本文原刊於 2003-02-28 《教協教育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