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6

解釋的評核

學生的「剪報評論」課業的通病之一,是沒有清楚解釋自己的意見或感受,於是教師便無從得知學生是否理解。當然,教師一定早已一再要求學生多加解釋,問題是,只空泛的要求學生解釋的成效一般不大,再追溯下去,其實也應區分學生是不理解呢,還是不懂得如何解釋。

且用歌曲《天家裡》中的數句獨白作為例子。曲中,主人翁諾諾獨白:天堂裡沒有醫院,然後他自行回答說,因為沒有建造醫院。第二句雖然用了「因為」,算對第一句的解釋嗎?以嚴格的標準來說,這不能算解釋。當然,考慮到那是五歲孩子的答案,其實已是不錯的解釋了。

對教學來說,更重要的是,聽到這個答案後怎樣引動孩子再答下去。常用的問題是:為甚麼沒有建造醫院呢?在該曲裡,諾諾接著說,因為天堂裡人人都不會病,還有,不會受傷的。這兩句補充,從評核的角度來說,是相當完美的了,因為,從中可以得知孩子對醫院的理解,即醫院是治病和救傷的地方。有理由相信,孩子的思維已形成了一種「三段論」式的判斷:

醫院是治病和救傷的
天堂裡的人不會生病和受傷
--
所以天堂裡不用有醫院

當然,用語可以改善,可以更清晰,但其實已很完整,單從思維計,已呈現很好的理解,打分可以接近甚至等同滿分了,當然,一般校內的評核標準也計較表達、語文等,但那是思維能力以外的要求了。

多舉一個例子,據說,以下例子真有其事。

早上八時了,校門外,一位學生氣急敗壞的走回來,可惜,集隊鐘聲響過後,學生才跑進校門內。教師問:你為甚麼遲到?學生氣來氣喘的答:因為我跑得慢。

跑得慢」是可以解釋「遲到」的原因嗎?從學生紀律來說,當然不可接受,但從理解力思維的角度來看,卻還不算最差。例如,學生可能會答:「因為集隊鐘聲響起了我才回到學校。」或者「因為已經過了八點正。」,則顯然比「跑得慢」更差,與此同時,比「跑得慢」更好的答案還是有的,例如「塞車」之類。由此,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頻譜已經形成:

 1. 因為集隊鐘聲響起了我才回到學校。
 2. 因為已經過了八點正。
 3. 因為我跑得慢。
 4. 因為塞車。
 5. 因為我遲了出門口。
 6. 因為我先要帶弟弟回校。

上述六個答案之中,1和2皆不算解釋,因為句中的訊息只是「遲到」的同義反覆,並沒有說明原因。3和4只說出了近因,不夠5和6深刻。以五分為滿分的話,1和2只能得○分,3和4應可得1-2分,5可得3-4分,6可得4-5分了。

以上兩個例子中的「解釋」,回應的問題雖然同樣是「為甚麼」,但本質上其實是有的不同。諾諾答為甚麼天堂裡沒有醫院,是以功能的解釋作因果推理;學生答為甚麼遲到,則是直接的因果解釋。兩者差異,其實關乎很重要的哲學思路,但似不必要在中小學的理解力思維教學裡嚴格區分。反而,更重要的啟示,在於如何判斷學生表現理解之上,上述兩個例子中可接受的答案,形式上都可以構成一種「三段論」式的推理,而沒犯同義反覆的錯誤,也就是內容訊息來自問題以外。學生剪報課業通常沒有表達剪報以外的自己的思路,甚至只知抄錄報道的原文。讓他們知道,抄錄而沒有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算理解,是很重要的。

(原刊《教協報》513期,200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