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4

優化專題研習的突破點

專題研習是二千年課程改革提出的四個關鍵項目之一,數年下來,許多學校已累積不少經驗,再說,專題研習其實也不是甚麼新發明,在近年教改以前,不少教師早已引進讓學生就具體課題進行獨立研習的活動或課業,因此,專題研習應該有條件進一步優化。

要優化本地的專題研習,可以教育統籌局的說法作討論起點。教統局是這樣描述專題研習的理念的:

「推行專題研習目的在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以及待人接物態度,學生更可以透過專題研習主動建構知識,以及擴闊視野。」此外,還特別強調了三個「是」和三個「不是」:(專題研習是)「培養待人接物態度,培養共通能力,擴闊知識領域」,(不是)「製作剪貼冊,家課作業,和軍事競賽」。

就以上述的說法而論,過去一段時間的專題研習,是否有所偏重,是值得反思的一個問題。舉例來說,因為一般都會安排學生組成小組,分工合作完成研習,可是,在教師眼中,安排小組研習,是因為課題龐大,學生獨力難以完成,還是因為小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人際相處,從而培養學生「待人接物的態度」呢?

如果只想及分擔工作量的實際原因,則研習開始前指導如何與同學合作,研習過程中留意學生之間的互動並及時回饋,在有需要時輔導,研習過程後總結和分析合作的經驗,都是有必要的。這些思量,早已超出一般對專題研習側重認知能力的理解,而涉及情意方面的教學了。教師工作量巨大,怎樣照顧這方面的需要,是行政安排上的一個難題,但是,如果我們相信合作學習及培養學生人際能力有其意義,不妨就在本學期開始,重新凸顯專題研習的情意元素。

另一個可以優化的突破點,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面。且以研習題目為例。過去,為了保證研習成果的質量,或者為了不讓學生走冤枉路,研習的題目,是教師為學生訂定的,即使學生有所選擇,也較多是選自老師的清單,這種自主,是有限度的自主,甚至,可能是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相違的。

當然,在學習階段,不能一句「自主」就置之不顧。好像習泳,完全沒有旁人協助而學到游泳的到底是少數,需要有人在旁扶一把,水泡、浮板等工具也有一定作用。可是,如果一開始便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則研習題目便理應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樣才可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和繁重的功課壓力下,維持研習的動機而不是敷衍了事。一般而言,讓學生感興趣的,多是生活中事物的原理,或是新奇有趣的現象。例如,學生的文具,就可以是有趣好玩的課題,筆記簿的種類、演化、設計,以至售價,甚至進而研習文具店的變遷等等,其現象、其原理,其實都大有學問,值得研習一番的,而比一些宏大但抽象的課題,較能夠讓學生實踐自主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