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時,我已經離開教協的理事會,自然不是副會長了,不是副會長而仍然在本欄發表文章,大抵因為編排使然,是穩定的形式,勝過多變的現實了。
現實的確多變,九七前我辭退學校的工作,一心潛修教育政策。因緣際會,修畢碩士後來教協工作,博士課程剛開始唸了一年也以退學告終。一個政策研究的人,能參與政策過程,置身論爭漩渦之內,作「現在式」的細味,是至為幸運的。
選校指南(學校概覽)是我參與的第一場政策論爭,很快後便是語文基準,其他還有縮班殺校、小班教學、教院粗暴解僱事件、校本條例、自評外評、反抗教師工作壓力過大、課程改革論爭、資助學校轉直資問題等等,我更有幸參與聯繫校工書記總工會、實驗室技術員、關注版權聯會等友好團體。非教育政策的、內部的和社會政治的,更難細數。
但我記得,○三年七一的上午,我在銅鑼灣教協和約十位教師開會商討其求助的個案。會後我還捧著一箱超額教師集會的傳單,跑到維園去。那是下午一時多,到達後根本進不了場,傳單也沒有派成,但那天能在街頭,如同這九年能在教協,無疑是光榮的吧。
(本文曾刊於《教協報》540期,2008.05)